中国门球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版主专区我要改网名
查看: 25|回复: 2

【视图讯闻】~130 / 上海·焕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4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王歌@ 于 2025-4-21 15:37 编辑
【视图讯闻】~130/上海·焕新

  上海的城市焕新,是在旧城肌理上落笔新章。北外滩滨水重塑,四平社区预见生活,市北智创破茧,徐家汇商潮迭起,董家渡见隙绿,愚园路守望烟火。每一次蜕变皆以历史为锚,在传承中迸发创新活力。
  2015年千寻成立,从建设遍布全球的 5000 多座 GNSS 星基/地基增强站,到自主研发定位算法、芯片及大规模互联网服务平台,千寻以一己之力闯进时空智能的 “无人区”,率先打通时空智能全链路能力,并且形成了多传感器算法协同、数字孪生和人工智能技术能力。
  2025年,千寻在全球累计有23亿的智能设备用户,十年间成为了这个领域内全球规模最大、最早形成技术闭环并且商业化的公司,从上海辐射全国,并具备了服务全球的能力。以自动驾驶场景为例,2015年,自动驾驶还刚走出概念阶段,千寻就以“修路人”的角色,先行开始了基础设施的建设。
  从“时空智能一张网”的建设,到与整车厂的适配联调、算法优化、量产交付,构建起完整的工业化体系,今天时空智能已经成为智驾的标配方案,千寻已在30余款车型上批量交付、累计获得100余款车型定点,覆盖上汽、比亚迪、华为、吉利、小鹏、理想、智己、零跑、一汽红旗、广汽埃安等品牌,服务时长累计超过30亿小时。恰恰是这种前瞻的布局,使得中国在一些前沿技术领域不必再度陷入输在起跑线上的遗憾。
  从自动驾驶、车道级导航、红绿灯倒计时等消费级应用,到相对前沿的具身智能、低空经济,以及数字孪生、智慧城市、各行业数字化升级,都有时空智能如影随形。站在产业变革的临界点,时空智能正逐步从幕后走向台前。现在“杭州六小龙”中几家公司,也在用千寻的时空智能服务。套用当下“新质生产力”的概念,上海多的是这类驱动“新质生产力”的战略基础设施,即面向未来的产业布局,又具备公共服务属性的特征,同时与上一代一样具有长期性和规模性的特点,投资以数十亿甚至上百亿计,且需十年以上才能见到产出。
  当整个社会重新审视这座城市,上海也许没有中国市值最高的互联网公司,也没有适合在社交媒体上营造话题的产业热点,但它无时无刻不在推动着产业界的进步。想一下子搞一个大新闻,在工业领域几乎是不可能的。
时至今日,上海依然在前沿科技的边界线上眺望。
  上海垣信卫星科技有限公司建设运营的“千帆星座”,是中国首个进入正式组网阶段的巨型低轨商业卫星星座。该星座分三期部署:一期部署648颗卫星,提供区域网络覆盖;二期部署1296颗卫星,提供全球网络覆盖;三期规划超过1.5万颗卫星,提供多元业务融合服务。
  无论是公路上的自动驾驶汽车,还是近地轨道上的卫星,没有产业场景的沉淀,没有专业技术的沉淀,对于这些领域也恐怕也只能不得其门而入。高科技领域的突破,往往少的是封狼居胥的豪迈,多的是披荆斩棘的艰险。
过去二十年的中国,经历了双重的狂飙猛进,史无前例的庞大人口城市化叠加高科技产业的变革,其副产品是对速度和效率近乎病态的追求。但工业的客观发展规律并不因价值主张改变,产业的变革始终有自身的既定路径。
一个产业的分工越是深化,对应的供应链也就越是复杂,市场参与者的规模也就与日俱增。从20多年前的集成电路,做10年前的时空智能,再到近五年的卫星互联网,只有一些公司承担了“基础设施”的角色,才能为后续一系列的创新应用提供土壤。
  产业决定了一座城市的财富如何被创造,而它的基础,是这座城市能够多大程度激发创新的力量。从这个角度看,“基础设施”扮演的角色至关重要。
  无论是一个城市还是一个经济体,产业的厚度与人才的密度总是互为表里,决定两者的不是某项指标,而是一个系统。
  去年年初风光无限的法国AI公司Mistral是一个典型案例,Mistral的“户口”在巴黎,但从人才、资本、市场三大经营要素审视,它其实是一家彻头彻尾的美国公司。公司三位创始人都是土生土长的巴黎人,都有着与程序员身份不符的发量,也都有在美国公司的工作经验。大部分Mistral员工的上一份工作,都是美国科技公司位于欧洲的分支机构。
  产业的进步从来没有拔地而起的故事,上海作为超大型城市,其创新实践并不体现在某个技术或细分门类的一蹴而就,而是基础科研-技术成果-产业化应用的完整链条,最终体现为工业与技术领域高度前瞻性的布局规划。换句话说,创新是一个体系,组成它的是持续培养人才的高校,承担基础研究的科研院所,负责成果转化的私营部门,提供政策扶持的地方政府和金融系统,以及一个购买力充足的消费市场。
  90年代末,上海开始审视国内集成电路产业的欠账时,后者承载的角色更多是追赶,因为半导体是一个极端成熟的市场。市场规模、工艺流程、技术原理与技术实现路径都非常确定。阻挡追赶者的不是政府禁令和关税壁垒,而是专利墙与物理学。但具身智能、时空智能这类前沿技术,反倒处处弥漫着“战争迷雾”,因为其技术发展路线、应用落地方向、市场规模与投资回报率都不甚清晰,反而需要面对极大的不确定性,对长远规划与决策定力的诉求也更为迫切。今天,时空智能已然跑出一匹黑马,下一个是谁穿越迷雾。
  时至今日,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创新实践,依然在上海不断涌现。做CMOS的格科微、做时空智能的千寻位置、做卫星互联网的垣信卫星、做机器人的智元、做GPU的天数智芯——这些不断涌现的创新,无时无刻不在映衬着产业界曾经面对与海外恐怖的技术代差时,令人发指的绝望。
  “战争迷雾”不会自发的消散,一批又一批的市场参与者,用勤劳和汗水勾勒了一座城市前进的脚步。贯穿数十年的产业变迁中,上海展现出的竞争力始终是对产业发展趋势的坚决押注,并不断把产业竞争力转化为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商业文化、工业精神、科技内核孕育了一座城市的气质,也赋予了上海超越时代的眼界和格局。城市本身正成为中国产业的“链主龙头”之一:
  一手抓制造,一手抓生产性服务业,并不断推动其范围内的产业集群协同发展。
  2025年上海汽车文化节期间,由上海市委网信办主办的“飞驰上海,见证有我——网络名人走近F1”活动在嘉定区举行。
  本次活动主题分享环节,星船知造分享了《用未来定义现在——当上海用“望远镜”思维布局汽车产业》的一个观察:
  上海始终用“望远镜”思维为汽车产业的发展和腾飞布局。
  以申城独有的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和F1赛事引进为例,就能清晰看到——城市如何通过引进重大外资项目和国际体育赛事,让产业链加速集聚、升级,并为全国相关产业上下游都带来技术溢出。
  这两个汽车产业的上海案例,也是上海优良的营商环境、高效的行政服务、先行一步的新基建以及人才储备等方方面面的一个缩影。上海的远见:不仅仅看到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巨大的前景,也让各个产业环节借助外来的“先富”拉一把——当几十家中国供应商因为上海特斯拉工厂进入特斯拉全球供应商体系,拉动的不仅仅是就业,也是从上海开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各环节都加速跑出自己的头部企业。
  这其中,发展带动的产业环节很多,比如新能源汽车电动化上半场的“三电”核心环节——电机:特斯拉上海工厂一开始大力选用永磁电机——中科三环(北京)、金力永磁(江西)、横店东磁(浙江)等企业因此前后脚进入了特斯拉供应链。中国电机产业和中国的磁性材料借着上海特斯拉工厂的东风不断精进技术——当这些企业成长之后,反哺的是整个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
  上海的这项重大外资项目的引进,肩负着整个中国汽车产业的远方——助力塑造本土产业链的根基。2025年春节假期,上海共接待游客1777.84万人次。但也常常有人说,上海既没什么“山水古迹”,也没什么“地方特产”(只能买买五香豆)。
  为什么人们还是喜欢来上海旅行?
  这里也藏着上海的秘密。因为上海什么都有。
  我想今天的上海并不需要太多的标签——互联网也好,AI也好,其实都是上海各核心产业的一个属性——上海的道路是在自己深厚的工业、科技、人文底蕴之上,让实体经济与AI等新质生产力深度咬合。
上海汽车产业就是这一特点的一个缩影。
  长期主义的上海会诞生出伟大的企业,它是“咬合”过程中必然的产物。它或许不一定是今天我们理解的AI或者互联网企业,也不一定是工业企业——可能是新质生产力时代下一个全新的物种。
  今天的活动主题是《飞驰上海见证有我》,上海速度中,有一座座桥梁—设计者架起“科技”与“产业”之间的桥梁、架起“需求”与“资金”之间的桥梁。星船知造的内容属于研究型写作——但与其说我们通过文字表达来做好读者与当下产业变革信息之间的桥梁,我们更想架起一座座“信心的桥梁”。
  悲观者永远正确,乐观者永远前行。但有时悲观者的正确也顶多是一种从部分信息中得出的局部正确。而情绪、信心,以及由此而来的凝聚力本身就是一种能影响进程和结果的重要因素。
  如果你看到了数实融合的汽车供应链网络正如何越织越密,看到了每一个不断崛起的产业——它并非一蹴而就,也并非一句简单的“国运”可以概括——而是通过一个个稳扎稳打的先行布局,从0到1,再到壮大——你就会充满信心。
  能用写作参与这个伟大的时代,也是一种“飞驰上海,见证有我”吧。谢谢大家!



点评

谢谢老师的【视图讯闻】~130 / 上海·焕新精彩报道!  发表于 4 小时前
发表于 4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的【视图讯闻】~130 / 上海·焕新精彩报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门球网|www.menqiu.com ( 京ICP备11011816号 )

GMT+8, 2025-4-21 18:0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