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门球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版主专区我要改网名

社区广播台

楼主: 云帆

云帆谈医疗保健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5 07:56:41 | 显示全部楼层
              免费的癌症筛查,真的有用吗?做过的人这样说

       癌症防治,关键在“早”。近年全国多地都正式启动了癌症早诊早治项目,如“五癌筛查项目”、女性“两癌”筛查等,只要是符合活动条件的市民都可以报名参与,但是这项免费福利,很多人都拒绝享受。

       每年11月是“国际肺癌关注月”,今年的主题是“重视肺癌早筛,规范肺结节诊疗”。国家癌症中心肺癌筛查团队的统计数据显示,肺癌筛查发现早期肺癌的受检者,5年生存率可超过80%。

       免费癌症筛查很惠民,但真正去检查的人并不多。

       以上海为例,新闻报道上海从2013年起就启动了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至今11年里累计筛查589万人次,假设每人只筛查一次计算,也只有589万人接受了筛查,而上海的常住人口为2487.45万人,至少76%的人都没有去筛查。

       2021年,河南省的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一共完成高危评估问卷调查3.93万人,评估出高危人群近2.17万人,实际完成临床筛查约2万人,而河南省的人口数为9815万人,也就是说,参与筛查的人只占河南全省人数的0.04%。

       很多人虽然知道免费癌症筛查,但报名参加的人不多。

       01

       免费的癌症筛查,年轻人很积极,老年人不愿意去

       虽然参与癌症筛查的人占比不高,但39深呼吸发现,免费癌症筛查很受年轻人欢迎。

       在年轻人聚集的社交平台上,有很多人发布了参与免费癌症筛查的贴子,分享自己去做检查的经历。

       社交平台上的免费筛查攻略贴。

       这些帖子的评论区有很多网友纷纷留言,咨询检查地点、预约方式、检查细节等,都表示想去体验一下,给身体做个检查。

       还有不少网友表示,免费癌症筛查的预约很火爆,号源紧张,好不容易才“抢”到了一个号。

        网友留言,指免费筛查的号源紧张。

       可见随着社会节奏越来越快,不少年轻人更加惜命,愿意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关注自己的健康。这些免费筛查癌症的机会,对他们来说很难得。

       在广州天河区妇幼保健院参与女性“两癌”筛查的一位女士说道:“我是通过街道居委预约成功后前来检查的,以前我也做过一些体检,一般是常规的项目,乳腺癌、宫颈癌还是要专业的检查才能放心,而且是免费套餐的,对于像我这种低收入的居民群众,我觉得帮助挺大的,可以节约好几百元钱,实惠是实实在在的。”

       注重健康的年轻人,比较愿意去做免费的筛查。

       相比起年轻人的踊跃参与,老年人对这类的筛查则不感兴趣。很多老年人连最简单的健康体检都不愿意去做,何况是癌症筛查。

       国内某知名体检服务平台发布的《2021中国银发人群体检现状数据报告》显示,体检人群分布中,60岁及以上人群占比不到13%。去年重阳节前夕,重庆日报对7000余位老人开展了养老需求问卷调查。调查显示,65%以上的老人多年没体检,从不看病的老人多达63%。

       02

       为什么他们不去参加健康筛查?

       “我又没生病,为什么要去医院?”在很多老人看来,检查身体是生病后才需要做的事,如果没有身体不适,就不需要到医院。

       甚至有人认为,“年纪大机器坏”,年龄大了,身体出现点小问题是很正常的事,只要不是特别严重,都不需要到医院,“我的身体好好的,去了医院给我开药,我吃也不是,不吃也不是,徒增烦恼。”39深呼吸遇到的一些受访老人这样说。

       对于身体检查,很多老年人持排斥的态度。

       还有一些患有慢性疾病的老人认为,自己很清楚自己的身体状况。家住佛山的79岁的林伯就是其中一位。他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和支气管炎等多种慢性病,“这么多年了,我对我自己身体很了解,要吃的药也很清楚,就算体检后到医院还是开这些药,完全没必要。”

       家住广州的刘大爷有便血症状已持续半年时间,一直认为自己得的是痔疮,不愿意检查。在工作人员和家人的一致劝说下,刘大爷才完成了肠镜检查并免费做了病理检查,但很多和他同时参加筛查的人却“打了退堂鼓”,只完成了初步的生物学指标检测,在被测定为高危人群后,放弃了进一步的临床筛查,原因是感觉“太麻烦了”。

       一些老人认为,慢性疾病不需要经常体检,自己清楚自己的身体状况。

       有一些老年人也曾主动参与过体检和癌症筛查,但是发现医院存在乱收费的情况,一气之下就没有再参加。

       56岁的张姨去年参加了某医院在社区开展的免费两癌排查,体检之后,医院让大家回去等结果,有问题的会电话通知。过了一个星期,院方给张姨打电话说:“你的两癌筛查有点问题,需要马上到医院来做个全面细致的检查。”

       张姨一听就慌了,马上赶到医院做复查,还交了310元的检查费。后来一打听,原来医院给社区的每个人都打了电话,所有人都去医院交了钱做全面复查。“都是骗人的,我以后再也不相信这些免费检查了!”张姨说。

       有受访者反映,手机上经常会收到一些声称“免费肿瘤筛查”、“全民普查”之类的信息,联系后发现是某些民营医疗机构的广告,而并非官方主导的项目,这样的信息五花八门,自己很难辨别,所以也不敢去参加。

       一很多老人经常收到免费体检的信息,真假难辨。

       90后林小姐认为,政府的免费健康筛查项目应该加大力度来宣传,这样才能让大众更好地知道这项福利,也方便辨别真假,“现在的免费癌症筛查,我之前都不知道,是看了社交平台的帖子才知道的,年纪大的老年人就更加不知道了”。

       03

       三分之一的癌症完全可以预防,健康筛查有必要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在今年2月发布的数据指出,2022年全球新增癌症病例数达到2000万例,死亡病例970万例。

       2023年12月,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研究团队基于超3亿中国人数据,总结了2005-2020年全国癌症负担趋势,发现:癌症相关的死亡总人数增加了21.6%;其中,前三位死因是肺癌、肝癌和胃癌。

       很多病症在早期是没有不适症状的,定期做健康体检有助于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尤其是患有慢性病的人群,更应该做癌症筛查。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数据,我国有超过1.8亿老年人患有慢性疾病,其中75%的老年人患有一种或多种慢性病。2020年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显示,2019年因慢性病死亡的比例高达88.5%,其中心脑血管疾病、癌症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死亡占比达80.7%。

       专家建议,有慢性病的人群,更应该做癌症筛查。

       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部副部长梁伯衡主任医师介绍:“广州居民的癌症五年生存率持续提升,已经达到48.70%,高于国家平均水平(40.5%)。而鼻咽癌、宫颈癌、前列腺癌、胃癌、子宫体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呈现稳定或下降趋势。”这都得益于近年来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重点癌种早诊率的提高。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三分之一的癌症完全可以预防,越早发现癌症,生存率越高。针对有一定患癌风险的人群,进行癌症筛查是很有必要的。但这并不是说,人人都应该去做癌症筛查。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朱希山认为,一般情况下,对于正常健康人群,通常没有必要做癌症筛查,因为健康人群做癌症筛查可能存在假阳性现象,可能存在被误诊的风险,从而导致过度治疗。但对于高危人群来说,建议定期做癌症筛查,比如年龄段在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或者家族遗传史有相关癌症病史人群,又或者长期接触致癌化学物质人群等。但癌症筛查只能为早期癌症提供线索,并不能最终诊断癌症。

       所以,是否要去做癌症筛查,应结合个人的病史、家族史和生活习惯来决定。例如,长期吸烟者或有家族肺癌史的人,建议每年进行肺癌筛查;而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女性,则应进行乳腺癌筛查。

       04

       这几项官方的健康筛查是靠谱的,有需要可以预约

       ①国家城市“五癌“筛查项目

       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是国家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已经在全国多个城市开展。项目主要针对城市高发的五大类癌症进行高危人群的评估、筛查和早诊早治工作,包括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上消化道癌(食管癌和胃癌)和肝癌。

       国家城市“五癌“筛查项目的筛查部位及方法。

       只要是实足年龄45-74岁、无恶性肿瘤病史、过去5年没有参加过这个项目的城市常住居民,都可以参加,到所在社区的卫生服务机构报名即可,报名后先做问卷初筛,再做相关的临床检查。

       以广州为例,广州全市每年提供约10000例免费三项生物指标检测,每年提供5000例免费临床筛查。

       另外,在各地城市也有开展由政府主导的其他健康筛查项目。比如广州除了“五癌”筛查,还有大肠癌筛查项目、两癌筛查项目。

       ② 广州市大肠癌筛查项目

       这是由广州市卫生健康委支持、市疾控中心负责组织的公共卫生项目。

       只要是45-74岁的常住居民,无大肠癌疾病史,既往未参与免费筛查者都可以参加,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咨询,会有专门的工作人员通过简单的问卷调查和发放粪便隐血检测试剂进行免费初筛。

       如果初筛结果呈阳性,工作人员会推荐你进一步到定点医院进行肠镜检查,也可以直接到项目定点医院进行肠镜检查。

       “肠探”微信小程序,可以在上面自填信息,完成初筛。

       ③妇女的乳腺癌、宫颈癌“两癌”筛查

       这是广州市政府支持、妇幼卫生保健院负责组织实施的癌症筛查项目。

       主要覆盖越秀、海珠、白云、花都、番禺、从化、增城这7个区,为辖区25-65岁妇女提供宫颈癌和乳腺癌免费筛查,有需要的居民可以到这几个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咨询。

       定期的身体检查很重要。

       大部分癌症的风险因素都和行为生活方式有关,有很多危险因素是我们可以改变的,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除了保持合理膳食、科学运动、心理平衡的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外,定期的体检或筛查同样很重要。

       如果你家里有老人,你会要求或者建议老人做肿瘤筛查吗?你会去做肿瘤筛查吗?欢迎留言说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8 07:50:44 | 显示全部楼层
                     85岁得了前列腺癌,不要着急手术或药物治疗

       前列腺癌在中国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中排第六位,而在欧美国家位居男性肿瘤发病率第一。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大城市包括北、上、广等地区,前列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达到56%左右,已经接近欧美发达国家的水平。在手术治疗方面,中国跟发达国家并跑,甚至在一些领域开始领跑。

       11月14日-17日,由中国抗癌协会主办的2024中国整合肿瘤学大会(CCHIO)在西安召开。在泌尿系统肿瘤分会场,由国内300多位专家参与编写的《中国抗癌协会泌尿男生殖系肿瘤患教手册》正式发布。该手册涵盖了我国常见的前列腺癌、肾癌、膀胱癌、睾丸癌、肾上腺肿瘤等九大泌尿系肿瘤,帮助患者深入了解疾病,更好地配合医护进行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大会期间,中国抗癌协会泌尿男生殖系肿瘤专业委员会(CACA-GU)副主任委员、北京和睦家医院泌尿外科主任朱刚教授接受了39健康的采访,详解前列腺癌的诊治现状。

       以下是访谈实录:

       问1: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男性特别是80岁以上,罹患前列腺癌的概率非常高,可否介绍一下前列腺癌的诊治?

       朱刚教授: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从解放前的39岁,上升到现在的83岁以上,我们面临着很多老年疾病,前列腺癌就是其中之一,该肿瘤的高发年龄是75岁左右。

       面对中国前列腺癌的快速增长,哪些癌该治,又怎么治,这些问题需要医生充分考虑清楚。如果是一种低危型的癌,T2a(指肿瘤分期,属于早期)的肿瘤,病理格利森评分为6分,SUP第一组的PSA密度小于0.15 ng/mL,这样的患者可以采取主动监测,而不必着急去做手术干预或者药物治疗,因为只要做手术都会有风险,药物治疗则会有并发症。

       问2:很多癌症都有年轻化的趋势,前列腺癌是否也存在这样的趋势?

       朱刚教授:从国际国内的数据看,前列腺癌年轻化的趋势不太明显,但是,并不意味着年轻人就不会得前列腺癌。

       在我治疗的前列腺癌病例中,最年轻的患者只有38岁。他是在美国查血发现PSA高,来到中国工作后,我们给他做了进一步检查,然后诊断出前列腺癌,这种前列腺癌的恶性程度较高。一定要注意:前列腺癌入如果发生得特别早的话,恶性程度往往会比较高。

       研究发现,前列腺癌症的发生和家族史、种族都相关,该肿瘤具有明显遗传倾向,因此年轻人一定要引起重视。对于有家族史的人群,最好提前5年进行筛查,也就是从45岁开始筛查前列腺癌。

       问3:能否介绍一下我国前列腺癌的筛查,如何早期发现?

       朱刚教授:对于肿瘤的早期发现,高危群体的筛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现在的早诊都是机会性筛查,也就是说病人到了医院,医生看到病人的年龄大于50岁,就会建议做PSA检查。发现了早期的癌症叫机会性筛查,那么诊断出来的癌症,就是机会性筛查的结果。跟其他肿瘤一样,前列腺癌做好早诊早治才能够获得较好的治疗结果。

       目前认为,前列腺癌的早诊手段,最重要的还是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查。PSA是前列腺的糖蛋白,它的主要作用是让精液保持液体的状态,同时它也是一个很好的肿瘤标记物。它尽管没有癌特异性,但是它有腺体特异性、组织特异性,只要PSA升高,都与前列腺相关。我们建议50岁以上的男性,最好每年做PSA的检查,可以早期发现前列腺癌,从而早诊早治。

       问4:肿瘤讲究综合治疗也强调精准治疗,那么老年人得了前列腺癌是否首选手术治疗?怎样让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方案?

       朱刚教授:一位85岁以上的老人被诊断出前列腺癌,治还是不治、怎么去治,这需要媒体传达正确的信息,也需要医生有正确的治疗理念。

       国际共识认为,一个男性如果在85岁患上早期前列腺癌,他将来死于前列腺癌的风险其实很低。因为早期前列腺癌的发展并没有那么快,这个时候建议病人采取“观察等待”策略,国际上很多文献研究均支持这种做法。所以说得了前列腺癌,并不意味着一定要手术治疗或药物治疗,应该根据病人的预期寿命来决定治疗方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 07:47:36 | 显示全部楼层
          新一轮感染又来了,三甲医院门诊量激增!肺炎支原体感染已进入高发季

       国家卫生健康委在11月21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冬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流感、肺炎支原体感染以及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等呼吸道疾病发病风险逐渐增加,可能会面临着多种呼吸道传染病叠加或同时流行的风险。

       随着各地气温逐渐走低,呼吸道传染病进入高发期。

       除了大家常见的甲流、乙流,肺炎支原体近期抬头趋势明显。  

       进入11月份以来,安徽、辽宁、山西、甘肃、河南等多地疾控中心先后发布提醒,谨防秋冬季肺炎支原体感染。

       2023年8月至2024年2月左右,我国经历了一轮肺炎支原体的流行,当时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儿童医院迎来就诊小高峰,多地出现患儿挤满医院的现象,更有传闻称“阿奇霉素断货”。

       今年进入秋冬季后,肺炎支原体在国内部分地区又开始流行起来,但情况和去年不一样。

       01

       肺炎支原体感染已进入高发季,今年的感染情况有新变化!

       今年秋冬,新冠的流行水平不高,但是,肺炎支原体和鼻病毒却呈现出流行的迹象。

       日前,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管理处副研究员彭质斌介绍,全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哨点监测的数据显示,当前门急诊流感样病例和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病例中,肺炎支原体在14岁以下儿童中的核酸检测阳性率较高。

       肺炎支原体感染进入高发季,儿童为易感人群。

       从地区上看,彭质斌表示,大部分北方省份检测阳性率处于上升趋势,预计未来仍将流行一段时间,南方大多数省份的阳性率水平较低。

       “今年9月左右,北方部分省份肺炎支原体活动水平又开始上升。当前北方省份肺炎支原体阳性率水平显著高于南方省份,主要受影响的人群是5~14岁学龄儿童。”彭质斌说。

       这与去年肺炎支原体的流行情况不一样,去年是南方省份的流行强度,略高于北方省份,最主要受影响的人群同样是5~14岁学龄儿童。

       专家发现,近期中国疾控中心、北京市疾控中心、河南省疾控中心等接连发布文章,指出肺炎支原体再度来袭,提醒大家科学应对。

       媒体报道,多地医院的门诊患儿中,支原体肺炎的比例正在增加。北京朝阳医院儿科副主任常贺生在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采访时称,目前流行的呼吸道病原体包括肺炎支原体、鼻病毒等,“与去年相比,今年儿童肺炎支原体和病毒混合感染的情况较多。”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儿科接诊的呼吸道感染患儿数量,较上个月同期增长了约30%,其中有相当比例是肺炎支原体感染。该院儿科主任韩彤妍告诉媒体:“最多的就是新入园、新入学的孩子。”

       与北方地区不同,南方部分地区的呼吸道病毒感染情况则比较平缓。39深呼吸近期走访广州多家医院,发现儿科门诊的就诊量正常,并未出现拥挤、大排长队的情况。广州某三甲医院儿科的护士告诉39深呼吸:“目前儿科接诊量没有明显增多,可能是还没有换季。”

       广州某三甲医院儿科门诊,没有大排长队。

       02

       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发病人群以儿童和青少年为主

       支原体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已知能独立生存的最小微生物,对人体有致病性的支原体主要包括有肺炎支原体、生殖支原体等。

       人是肺炎支原体唯一的天然宿主,所有人都可以感染肺炎支原体,其中以儿童和青少年为主,尤其免疫力低下的儿童更容易感染。

        彭质斌介绍,肺炎支原体暴发疫情主要发生在人群聚集的场所或环境,如学校、宿舍、养老院、医院等。

       肺炎支原体示意图,其细胞膜周围缺乏细胞壁、并且对抗生素具有抗性。

       肺炎支原体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咳嗽、打喷嚏、流鼻涕时的分泌物中都可携带病原体。而且,它的传染性强,潜伏期较长(1~4周),感染后至症状缓解的几个星期内,都有传染性,这就大大增加了传播的可能。

       尽管它的名字中有“肺炎”两个字,但感染后最常引起的还是呼吸系统的轻度感染,只有在少数情况下可引起肺炎。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感染后一般是轻症,具有自限性的,但支原体肺炎的咳嗽通常会比其他类型的肺炎更加顽固和持续更长的时间。对于有哮喘的人,这种感染可能会使症状加重。

       部分人感染肺炎支原体后,咳嗽时间会比较长。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于磊介绍,在恢复阶段,孩子的病情会得到控制,但咳嗽可能会持续时间较长,有的可达1-2月左右,随着治疗和时间的推移,症状会逐渐消失。少部分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可能出现远期后遗症,比如闭塞性支气管、细支气管炎、肺坏死等。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早期症状,与其他呼吸道病原菌感染的症状很相似,很容易搞混,如果不及时识别症状,就会延误病情。

       于磊介绍,从症状上看,肺炎支原体感染,主要症状包括刺激性干咳、发热、乏力、呼吸急促、咳痰(少量白色黏痰)等;流感病毒感染,主要以持续性高热为主,可伴有头痛、肌肉疼痛、咳嗽、流涕等。

       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流感的区别。

       03

       5天为最佳治疗窗口期,别滥用抗生素

       感染肺炎支原体,轻症不需住院,可居家口服治疗,注意观察体温咳嗽等病情变化,正确服用退热药。咳嗽明显影响休息的,可酌情使用镇咳药,正确使用祛痰药物包括口服及雾化药物,也可辅助机械排痰,拍背排痰等物理疗法。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病情的不同,所需药物也不一样。

       不同症状建议的用药,仅供参考,必要时尽早就医。

       河北保定第七医院儿科主任医师李月兰向媒体介绍:“针对刚发病的大龄患儿,若客观条件限制无法及时前往医院,可适当居家先观察1-2天,以休养为主。若3天后孩子仍然高热,或是剧烈咳嗽、精神萎靡等,则需尽快前往医院。”

       专家提示,由于肺炎支原体缺乏细胞壁,因此作用于细菌细胞壁的抗生素(如青霉素)对它是没有治疗效果的,建议大家在医生指导下科学合理用药,不要自行服用抗生素。

       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疗指南(2023年版)》,包括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红霉素等在内的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被列为支原体肺炎的首选治疗。

       肺炎支原体的推荐治疗药物——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阿奇霉素、红霉素、罗红霉素等;

       新型四环素类抗生素: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等(仅适用8周岁以上);

       喹诺酮类抗生素:左氧氟沙星等(推荐18周岁以上)。

       不过,在去年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潮中,一些家长反映,孩子对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

       2022年湖南省儿童医院学者在《儿科药学杂志》发表研究显示,大环内酯类耐药支原体肺炎”在我国儿童中发生率较高,广州儿童5年耐药率为68.1%,北京高达87.7%,耐药导致患儿病程延长、肺外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增加了患儿治疗的难度。

       但是,由于作为替代方案的喹诺酮类药物存在相关不良反应风险,四环素类则仅可用于>8岁儿童,所以一些医生在临床中当观察到住院患儿病情不见好转,在经过利弊分析并取得家长知情同意后,会改用敏感抗生素,但不建议家长网购处方,自行给孩子使用。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小儿呼吸内科主任医师曾强表示,如果家长频繁换药,药物还没有达到有效的血药浓度,换药后其实效果不好,反而更容易产生耐药。

       医生建议家长不要给儿童频繁换药,如病情不见好转,应尽早到医院就诊。

       目前,肺炎支原体没有针对性的疫苗,但是高危人群可在流行季节,及时接种流感、肺炎球菌等疫苗,可以预防多种细菌病毒混合感染带来的严重后果。另外,在生活中也要注意防范,佩戴口罩、保持手卫生、高发期适当避开密集场所等。

       专家提醒,如果患儿出现持续体温大于38.5℃、高热不退,精神弱、睡眠多、纳食明显减少,呼吸快、喘息、胸痛,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病情反复或加重等情况,家长应提高警惕,及时带患儿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预防肺炎支原体感染

       1.避免接触有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人及其生活用品、餐具等。

       2.尽量少去人员密集的场所,科学佩戴口罩。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掩住口鼻,减少细菌和病毒的传播。

       3.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房间要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注意手部卫生,多喝温水,饮食以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为宜。

       4.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多开展户外活动,进行身体锻炼。尤其要加强呼吸运动锻炼,以改善呼吸功能。

       5.寒冷季节或气候骤变外出时,要及时增添衣服,以防受寒感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2-5 10:47:06 | 显示全部楼层
            缺乏维生素B12,身体出现4种常见症状,5类人群应重点注意

       刘大叔今年65岁,罹患高血压有几年时间,确诊后一直遵医嘱服药控制病情,血压控制的很不错。

       但从上个月开始,刘大叔身上莫名出现了记忆力下降、精神不济等不适,正常生活受到了很大影响。

       去医院检查后发现他体内的维生素B12缺乏严重,身上的不适症状正是由于缺乏维生素B12所致。

       这个情况让刘大叔感觉很诧异,不过是缺乏维生素而已,怎么会出现这么严重的症状?

       一、缺乏维生素B12,到底有多可怕?

       维生素B12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它是唯一一个含有金属元素的维生素。其来源广泛,在动物内脏、猪牛肉、鸡蛋、牛奶、海鲜等食物内均有。

       维生素B12在人体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对于维持神经系统健康、红细胞形成以及DNA合成等过程都是不可或缺的。而且还能促进消化酶产生,保证身体对食物的吸收和消化;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保护心脏健康;预防老年人脑容量减少,维持神经细胞健康,对神经、大脑健康非常重要。

       早前,美国就曾发表过老年人饮食金字塔,其中指出,老年人70岁后就应多补充维生素B12。

       然而,当身体缺乏这种维生素时,也会给身体带来很大的危害,需要引起我们的警惕。当体内缺乏维生素B12,可能会引起这几个严重后果。

       贫血:维生素B12是合成红细胞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元素,缺乏维生素B12会导致其合成受阻。而红细胞可运输氧气到身体的各个部位,一旦缺乏会导致体内供氧不足,诱发头晕、乏力、心悸等贫血症状出现。

       记忆力下降:缺乏维生素B12还会影响到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表现为记忆力下降、判断力下降、思维迟钝等,严重的还可能会演变成老年痴呆。

       患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缺乏维生素B12会导致体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上升,增加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表现为胸痛、心悸、气促以及心律失常等。

       消化系统问题:长期缺乏维生素B12会导致消化不良、腹胀、腹泻等胃肠道问题出现。

       二、几块钱一瓶维生素B12,或能“摆平”这4种病

       去过药店买药的人都知道,维生素的价格十分便宜,但就是这种便宜的药品,却对多种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1、恶性贫血

       维生素B12对预防贫血发生有重要意义,其可促进红细胞产生和再生,让身体的造血功能处于正常状态下。一旦体内缺乏维生素B12,会引起核分裂延迟、合成了增加,容易诱发巨大的细胞DNA,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恶性贫血。

       2、月经不调

       月经不调的女士很可能有饮食、睡眠习惯不良的问题,通过补充维生素B12,可一定程度改善身体的不适。

       3、改善糖尿病

       体内缺乏维生素B12容易导致胰岛素抵抗发生,通过补充维生素B12可一定程度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现象,对控制血糖有很大帮助。

       4、预防和辅助治疗心脏病

       患有心脏病的患者多有血液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上升的问题,通过补充维生素B12可降低其水平,对防治心脏病发生有积极意义。

       三、这4类人应注意补充维生素B12

       普通人在日常该如何去判断自己是否缺乏维生素B12呢?相对而言,这几类人更容易有维生素B12缺乏的问题。

       1、长期吃素的人

       维生素B12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物内,长期吃素的人很容易有维生素B12缺乏的问题、

       2、老年人

       老年人对于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较差,通过食物摄入的维生素B12难以充分吸收利用,也容易有缺乏问题。

       3、长期服用药物的老年人群

       长期服用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或二甲双胍等降糖药的患者,容易影响到身体对于维生素B12的吸收,进而出现维生素B12缺乏的不适症状。

       四、那么,补充维生素B12是不是多多益善呢?

       很多人觉得维生素B12很重要,于是日常大量的补充维生素B12,这个行为可取吗?

       答案是否定的,过量补充维生素B12会导致身体中毒,诱发哮喘、荨麻疹、腹泻、面部浮肿等异常症状,甚至会导致过敏性休克。

       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成年人每日摄入维生素B12的量为2.4μg,妊娠期女性的需求量会更高一些。可适当多吃动物性食物,如猪牛肉、动物肝脏、蛋奶类、坚果以及小米玉米等粗粮,相对而言动物性食物内的维生素B12含量会高一些。

       维生素B12对健康而言非常重要,但绝不是越多越好,日常要把握好摄入的量,盲目过量摄入反而会影响健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2-9 07:59:27 | 显示全部楼层
           医生提醒:脑出血前的3大征兆要记牢,提前发现能救命,别忽视!

       核心提示:王先生在一年前的体检中被查出血压过高,医生给他开具了降压药服用,并叮嘱他要定期服药、复查,但王先生没有太当回事,他觉得自己还年轻,血压高点不是大问题。 大约从三个月前开始,他身上时不时会出现异常的头痛。


       老王在一年前的体检中被查出血压过高,医生给他开具了降压药服用,并叮嘱他要定期服药、复查,但老王没有太当回事,觉得自己还年轻,血压高点不是大问题,倒不如多花点时间去挣钱。

       大约从三个月前开始,他身上时不时会出现异常的头痛症状,本以为是没休息好所致。直到上周五,老王突然出现了剧烈的头痛症状,一直呕吐不止,最后甚至站都站不住,好在家人及时发现送去医院。

       经检查,老王被确诊为高血压性脑出血,饶是经过全力抢救依旧无法挽回生命。

       了解过往史后,医生也十分惋惜,表示老王身上的悲剧与他长期不控制高血压有很大关系。

       一、高血压性脑出血,非残即死?血压多高会脑出血?

       随着生活条件的变好,大家对养生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对于癌症更是处于谈及色变的地步。但实际上,造成我国死亡人数最多的病症并非癌症,而是心血管病。

       我国每5位因病死亡的患者中就有2位是心血管疾病所致,而在所有心血管疾病中,致死率最高的是高血压,高血压是名副其实的“隐形杀手”。

       因为长期高血压容易导致脑动脉硬化,在脑动脉上形成许多的微动脉瘤,容易引起动脉内膜玻璃样变性。

       而这些动脉瘤、变性的地方,是脑动脉上十分脆弱的部位,一旦血压骤升,很容易导致其破裂,引起脑出血发生。

       脑出血是神经内外科最为常见的难治性疾病之一,也是导致我国居民死亡、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而持续时间越久的高血压患者,发生脑出血的风险也越高。

       虽然高血压没有固定高到什么数值一定会诱发脑出血,但有一套参考的警戒线指标。老年人血压一旦≥140/90mmHg需要提高警惕。如果血压>180/110mmHg,说明情况十分危险,很容易引起心脏、肾脏、大脑、股动脉血管病变,一定要立即就医干预。

       临床上还有一种极线高血压,即血压值>250/140mmHg,这类人群发生脑出血、高血压脑病、急性心梗的风险极高,一定要立刻就医。

       二、5个特殊信号预示脑出血即将发生,千万别忽视!

       在脑出血来袭前,身体会出现一些异常的信号表现,发现这几个症状一定要提高警惕。

       1、面部或肢体突然麻木

       面部、肢体出现异常的麻木感,很可能是脑出血的前兆。这种麻木和无力感一般会出现在病变所对应的躯体,较为常见的是手指、手臂以及脚趾等处。

       2、无明显原因剧烈头痛

       在没有明显诱因的情况下,出现异常剧烈的头痛,初期一般会间歇性出现,随着病程发展会演变成持续性疼痛。

       3、出现视力问题

       患者会出现异常的视野缺失、眼前闪烁以及视物模糊等症状,这是由于脑出血导致血液压力改变所致,患者的眼部血管无法得到充足供血引起。

       4、呕吐眩晕

       在没有吃东西的前提下,身体异常的呕吐、眩晕,这多半是由于脑出血导致颅内压升高所致,一些患者会直接摔倒在地上。

       5、突然嗜睡或昏迷

       部分患者在脑出血发生之前会有明显的嗜睡症状,即便是睡眠时间充足,也感觉十分困倦。

       三、哈佛医学院:做到这6点,远离高血压

       冠心病、脑卒中、心肌梗死均有很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而这些重大疾病都和血压过高有关。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显示: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人数为2.45亿。哈佛大学医学院曾给出了一些建议,帮助人们远离高血压。

       1、坚持运动

       超重和肥胖都与血压上升有直接关系,体重超标的人一定要积极进行运动,将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建议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可分成3~5次进行。男女性腰围要控制在<90cm/80cm。

       2、一定要睡好

       很多高血压患者都有这样的感觉,在睡眠好的时候测量血压也很稳定,而睡眠不好的时候血压则很容易上升。这足以说明睡眠对于血压控制的重要性,高血压患者日常一定要早睡,避免熬夜。

       3、少吃盐

       盐分摄入过剩与血压上升有直接关系,成年人每日摄入盐分的量控制在5g以内,已确诊的高血压患者,更要严格控制。

       4、戒除烟酒

       烟酒都会给血管健康带来不良影响,容易促进心跳加快、血压上升,且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展进程。对于有高血压、冠心病等的人群,一定要尽早戒掉烟酒。

       5、控制好情绪

       世卫组织发表的一项调查显示,经常处于负面情绪下的男女性罹患高血压的风险较普通人分别增加了1.5/1.7倍。心态好的人身体才会好,高血压患者尤其要注意。

       6、定期体检

       体检可帮助及时发现身体存在的异常,尽早进行干预处理。要知道,很多疾病在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只有在体检中才能及时发现。

       高血压对健康危害极大,切不可以症状来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一旦确诊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干预治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2 07:52:36 | 显示全部楼层
              令人头疼的胆囊息肉,到底要不要切?超过这个大小,恶变风险高

       “医生,你看这病是不是挺严重的啊?”阿豪拿着体检报告走进医生的诊室。“胆囊息肉样病变,还好,你这个不算很严重,记得定时来复查就行。”医生轻描淡写。

       但阿豪并不满意医生的态度:“不是吧?这都写着病变了,还不严重?万一是胆囊癌怎么办?医生你可别图自己一时空闲,耽误我治疗!”

       看阿豪惊慌的样子,医生只好耐心地给他解释:病变不是恶变,胆囊息肉病变就是胆囊里长了个小东西,可能是息肉,但你这个息肉目前较小,恶性概率低,没必要做手术,所以让你定期复查,如果有长大,再进一步治疗。

       体检发现胆囊息肉严重吗?

       B超是体检中重要的一环,很多人在体检报告中看到肝胆B超那一项检查出了胆囊息肉,就会立刻恐慌,害怕患上癌症,其实胆囊息肉并不等于癌症!

       胆囊息肉分为真性息肉和假性息肉,其中真性息肉指的是胆囊腺瘤、腺肌瘤、腺瘤样增生、炎性息肉,有一定的癌变风险;而假性息肉则是胆固醇性息肉、局灶性腺肌症和炎性假性息肉等等,没有癌变的风险。

       而在临床检测中70%的胆囊息肉属于假性息肉,恶性息肉占少数,所以,面对胆囊息肉,大家不必过于担忧。

       “坏蛋”胆囊息肉如何分辨?

       由于假性息肉对人体并没有太大的威胁,因此并不是所有的胆囊息肉都需要切除。一般医学上针对胆囊息肉的检查判断都基于B超为主,一些特殊情况可使用核磁共振来进一步确诊,所以胆囊息肉能否切除也是以这两项检查的结果来入手。

       通常情况下,真性息肉需要及时切除,防止恶变;而假性息肉则要视情况而定。

       从临床经验来看,单发息肉或无蒂息肉要高度警惕,而大于1cm的胆囊息肉最好切除,癌变风险较大。

       另外,患者年龄超过50岁,有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史,或者检查发现局灶性胆囊壁厚度大于4mm,都建议患者切除胆囊息肉。

       不用切除的胆囊息肉如何观察?

       不用切除的胆囊息肉一般都是小于1cm的息肉,但是其真假性、风险性都不同,所以要进一步根据大小范围和致病风险来有针对性地观察。主要的观察手段就是B超。

       1、小于6毫米的胆囊息肉,如果有致癌风险,要以半年、一年为期限,阶段性地观察,防止病情变化,而没有致癌风险的则分别为1年、3年、5年,逐渐增加复查周期;

       2、大于6毫米小于1厘米的胆囊息肉,没有致癌风险就要以半年、1年、2年为期限来观察,这几种情况能够确保不同大小,不同风险性的胆囊息肉对人体伤害最低。

       3、完整的观察期最少要保持五年,如果五年胆囊息肉都无变化,那么之后就可以停止观察了。

       切除胆囊会对人体造成什么伤害?

       胆囊位于肝脏下方,是人体内储存和浓缩胆汁的器官,而胆汁则是影响人体消化功能的一种物质,所以可以说胆囊在一定程度上关系着人体消化系统。

       不过,虽然胆囊对于人体消化系统很重要,但如果病情需要,切除胆囊也不会对人体造成特别大的伤害。因为胆囊属于储存器官,而不是生产器官,胆汁有由肝脏生产,所以切除胆囊只会改变人体的胆汁输送速度和浓缩能力,短期内会出现消化异常的情况,但是适应之后便问题不大。

       当然,如果体内缺少浓缩型的胆汁,也会导致病人对食物的选择产生变化,所以,胆囊也并非可有可无,仍需我们注意保护。

       胆囊是人体内输送和浓缩胆汁的器官,它影响着消化能力,所以保护胆囊首先就要注意饮食,避免胆固醇高的食物,因为它会增加胆囊的“工作量”,而饮食间接影响了胆囊的工作,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男子一夜间肺部变白住进ICU!这种病死亡率极高,症状似感冒

       核心提示:脓毒症是如何发生的呢?原来,我们的人体被病毒感染之后,会产生炎症反应,在这一过程中,人体自身的组织和器官也会受到损害。一旦炎症反应无法被控制,就会造成其他组织损伤,引起器官衰竭,导致脓毒症。


       李大伯平时生活规律,饮食清淡,很注重养生,谁也没想到,一次感冒,竟让他进了ICU。

       事情是这样的:

       半个月前,李大伯出现感冒、发热、气急等症状,家人带他去了医院做了肺部CT,显示有肺部炎症。在治疗期间,李大伯病情进展迅速,进而出现高热、气喘严重的情况,医生马上让他又照了一次胸片,发现,李大伯左边肺全变白了。

       很快,李大伯被送进了ICU。

       普通的肺炎会这么严重?当然不是!

       医生给李大伯做了进一步检查,发现李大伯是重症肺炎并发的严重脓毒症。

       据医生介绍,此病极其凶险,死亡率极高,若不及时采取治疗,可能危及性命。

       很快,医生使用呼吸机、ECMO等技术支持和有效的抗感染治疗,李大伯的病情终于得到了改善。连续治疗10天后,李大伯从ICU转至了普通病房。

       病死率极高的病,容易伪装成“感冒”

       在此之前,李大伯连听都没听说过脓毒症,还以为自己是普通的感冒,没想到疏忽大意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其实,不光是李大伯,生活中一问脓毒症,十个人有八个人是不知道的。然而,脓毒症病死率极高,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

       脓毒症是如何发生的呢?原来,我们的人体被病毒感染之后,会产生炎症反应,在这一过程中,人体自身的组织和器官也会受到损害。一旦炎症反应无法被控制,就会造成其他组织损伤,引起器官衰竭,导致脓毒症。

       2020年,全国44所医院ICU的数据显示,脓毒症的发病率为20.6%。从全球范围来看,每年大约有5000万例脓毒症病例,其中每年约有110万人死于脓毒症。据国外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脓毒症的病死率已经超过心肌梗死,成为ICU内非心脏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尽管近年来医疗水平突飞猛进,但是脓毒症的死亡率依然高居不下,维持在30%~70%,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脓毒症的危害大、死亡率高,目前没有特效的治疗药物,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发病特点:

       全身炎症反应

       严重感染

       血培养有或无阳性结果

       可出现在各种临床危重症疾病的过程中

       一旦发生有特别的病理生理过程和发展规律,与引发脓毒症的原发疾病无关

       炎症介质过度释放、内皮细胞及凝血功能障碍,最终导致MODS

       专家表示,年龄、基础疾病、营养不良及免疫低下等是脓毒症发生的重要因素。因此,年龄在60岁以上或1岁以下的人群、糖尿病患者、严重烧伤和皮肤疾病患者等,一定要提高警惕,预防脓毒症。

       降低死亡率,早期识别是关键!

       脓毒症治疗花费高,医疗资源消耗大,即使逃过“死神”的追杀,也有一半的患者会遗留长期的健康问题,出现记忆力下降、睡眠障碍、肌肉无力、精神焦虑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因此,早期识别脓毒症是关键!

       脓毒症常见的症状包括:

       1、腹泻、腹胀、腹痛、呕吐

       2、体温过高或过低,具体表现为发烧、畏寒、打寒战

       3、皮肤苍白或出现皮肤的瘀点瘀斑

       4、精神困倦、浑身乏力、肌肉酸痛

       5、心率加快,大于90次/分钟,呼吸困难,频率大于24次/分,气促

       显而易见,脓毒症的症状和感冒发烧非常相似,导致很多人误以为自己只是小病小痛,延误了对脓毒症的治疗。

       脓毒症一般如何治疗?

       时间就是生命,脓毒症的治疗要争分夺秒。拯救脓毒症,就要把握抗感染治疗最佳时机。所以,一出现脓毒症相关的症状,就要紧急就医。

       目前,治疗脓毒症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抗生素治疗,研究表明,延迟抗生素使用1小时,死亡率增加7.6%。脓毒症患者通过服用抗生素,可以有效控制感染,帮助机体免疫系统杀灭细菌及其他病原微生物;二是手术治疗,如果脓毒症引发了肠梗阻、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等外科感染,就要及时手术,清除感染组织,引流脓肿;三是血管活性药物治疗,使用巴酚丁胺或血管加压素,净化血液,清除炎症因子,调节炎症反应的程度。

       脓毒症常发生在有严重疾病的患者身上,如严重烧伤患者、糖尿病患者、白血病患者等,因此,对于这些脓毒症高发人群来说,积极治疗原发性疾病非常重要。此外,机体免疫力下降也是脓毒症的重要诱因,因此,对于健康人群来说,积极提高机体免疫力,有助于预防脓毒症的发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年人下肢水肿的消肿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9:

       抬高下肢: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特别是在走动后,应抬高下肢休息,有助于缓解疲劳和肿胀。

       适当运动:如散步、骑车等,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肿胀。但应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以免加重肿胀。

       泡脚和按摩:用温水泡脚,并适当按摩,可以促进局部血液流通,减轻肿胀症状。睡前泡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疲劳和肿胀。

       调整饮食:减少盐分摄入,多吃利尿食物,如西瓜、冬瓜等。适当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如瘦肉、蛋、奶等。

       穿着适宜:穿宽松的鞋子和舒适的袜子,避免对脚部造成压力。使用弹力袜或弹性绷带包扎肿胀部位,以增加静脉回流。

       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可以使用利尿剂、抗炎药、抗凝药物等进行治疗。利尿剂通过增加排尿来减轻水肿;抗炎药减轻炎症引起的肿胀;抗凝药物防止血液凝结,改善血液循环。

       中医理疗:如艾灸、拔罐等,可以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中医药物如金匮肾气丸、济生肾气丸等也有助于消肿。

       针对原发病治疗:如果下肢水肿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如心脏病、肾脏病等,应针对这些原发病进行治疗。

       老年人下肢水肿的消肿方法需要根据水肿的原因和个体情况来确定,因此在采取任何治疗方法之前,最好先咨询医生或专业人士的意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近8亿中国人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到底要不要治?看完文章你就懂了

       李先生在单位体检中发现自己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呈阳性,他听说幽门螺旋杆菌一人得病,全家感染。很担心自己一不小心就感染给家人,急急忙忙想要根除治疗,结果医生却所李先生没有明显症状,可以暂时不治疗。李先生很疑惑,不是说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很严重吗?怎么现在又不需要治疗了呢?

       幽门螺旋杆菌到底是何物?

       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其形状呈螺旋状或S状,是目前已知唯一一种可以在胃酸中存活的细菌。

       幽门螺旋杆菌可以产生大量的尿素酶,从而分解食物中的尿酸并且产生氨,使得菌体的周围形成碱性的保护罩。以此来中和胃酸,确保菌体自身不会被消灭。幽门螺旋杆菌一旦在胃里站稳脚跟,就会大量增殖。

       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有哪些危害?

       1、损伤胃粘膜:当幽门螺旋杆菌在胃部“扎根”后,便会通过释放毒素和有毒性作用的酶及幽门螺旋杆菌诱导的黏膜炎症,造成胃黏膜屏障的损伤。

       2、导致肠胃疾病:幽门螺旋杆菌持续感染可导致胃黏膜组织出现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等炎症细胞的集聚,进一步形成活性氧自由基,造成胃黏膜坏死。继而引发胃炎、消化性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等一系列胃肠疾病。

       3、诱发胃癌:幽门螺旋杆菌是导致胃癌及其癌前病变的重要始动因子,被世界卫生组织下属机构 (IARC)列为胃癌的第一类致癌原。

       感染幽门螺旋杆菌,要不要治得看情况!

       既然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有这么多危害,那为什么李先生就医时,医生却说暂时不用治疗呢?

       目前,国际上的共识是建议感染了幽门螺杆菌的患者需要进行根除,但我国幽门螺旋杆菌平均感染率已经达到56%,即有将近8亿人口存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感染人数多。

       而近年来幽门螺旋杆菌患者的耐药性不断增加,部分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患者需要进行二次甚至多次治疗,其经济压力巨大。从多方面考虑,国内的专家共识是平时无症状,胃镜结果正常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无须治疗。所以上述的李先生并没有明显的症状,医生则建议其暂时不用治疗。

       此外,对于患有幽门螺旋杆菌的儿童,相关从医人员则建议18岁之后再做治疗,这是因为幽门螺旋杆菌在治疗过程中,药物对消化道有一定刺激,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反复。小孩子较难坚持完整个治疗流程,而如果患者未按医生要求完成疗程、不定时服药、减少量等情况,均可导致根除治疗失败。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一些特殊人群无论何时都要进行杀菌治疗,例如患有消化性溃疡的患者、慢性胃炎有胃癌家族史的患者、胃癌术后的人群及其一级亲属、患有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患者等等,都需要及时治疗根除幽门螺旋杆菌。

       如何预防和避免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1、注意卫生,饭前便后洗手,家庭亲人、朋友间共餐时提倡分餐制、公筷公勺制、餐具要彻底消毒。

       2、尽量吃高温煮熟的食物、三五分熟的牛排、吃火锅时只烫10秒钟的鸭肠等饮食习惯尽量避免。蔬菜水果要反复冲洗干净,尽量削皮,不饮用生水。

       3、做好定期体检,如果发现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应避免和家人、朋友亲密接触。

       目前并没有针对幽门螺旋杆菌的疫苗,所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预防幽门螺旋杆菌是重要的一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